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舞蹈作品展演,最美舞姿展現中華優秀文化

7月8日至11日,作為第七屆中國 呼和浩特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藝術活動的主體活動之一,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優秀舞蹈作品展演在呼和浩特市舉辦,來自全國21個省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51個具有濃鬱少數民族特色的優秀作品參加瞭展演。獨舞、雙人舞、群舞 展演的舞蹈作品類型多樣,涵蓋瞭蒙古、朝鮮、傣、苗、藏、羌、哈尼等20多個民族的藝術創作。優秀的作品,也成就瞭一大批優秀創作者和表演者。

油煙分離機



遼闊的草原、奔騰的駿馬、彪悍的騎手、美麗的姑娘 透過飛揚的塵土,人們看到瞭牧人的歡愉和熱望 由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傾力打造的蒙古族群舞《馬背交響》,一下子將觀眾帶進瞭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意境中。

這個舞蹈民族風格濃鬱,地域特色鮮明,讓觀眾明顯感覺到瞭馬背民族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氣質和風貌。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馬躍說。



群舞《長白又一春》由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表演,作品以朝鮮族傳統打擊樂器 長鼓為敘事形式,以長白山腳下的一段師徒情為情感主線,營造瞭嚴謹、風趣、悲情、傳承的 長白學堂 情境。

這部作品用敘事的手法,為民族民間舞蹈創作闖出瞭一條新路。 雲南省舞蹈傢協會副主席、國傢一級編導、著名舞蹈傢馬文靜說, 作品成功塑造瞭一位傳承本民族文化的朝鮮族老藝人形象,更深層次地表現出的民族精神令人感動。



《鬧宴》由來自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民族文化工作隊表演。

非常接地氣,有著很濃的生活情趣。我們應該向這支堅持搞民族舞蹈創作的工作隊致敬! 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長、研究員、博導江東說。



在那東山頂上,升起白白的月亮,年輕姑娘的面容,出現在我的心上 伴隨著《在那東山頂上》的旋律,漂亮的藏族姑娘,走過佈滿經幡的小巷,走過雲霧繚繞的森林,走過青稞和油菜花田 月光下,回眸間,她笑瞭 由中央民族大學舞蹈演員李美靜飾演的藏族姑娘,用美麗的舞姿和迷人的微笑,完美演繹瞭藏族獨舞《傾城》。

這是我和演員第三次合作。作品創作歷時兩個多月,從創作之初,我就一直註重提煉美感, 不斷從歌曲背景挖掘素材。 《傾城》編導、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研一學生丁寧說。



以陰陽八卦為題材創作的朝鮮族雙人舞《和合》,獨道的編排創意讓專傢點贊。

巧用黑白兩把扇子為道具,利用其開合來對照,這種輝映關系殊途同歸,在老題材中創出瞭新意。 海政文工團國傢一級編導張小芯說。



蒙古族雙人舞《木倫河的歌聲》故事,來源於蒙古族傳奇英雄 嘎達梅林。如何用舞蹈的形式來塑造英雄的形象,編導張寧決定以英雄的愛人 牡丹為切入點,來詮釋愛人眼中的英雄。

兩人送別的那一刻,是生死離別!這樣的表演,最終打動瞭很多觀眾。 張寧說。



追逐時代的發展和潮流,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祝願,希望草原風調雨順,依然堅強的帶著一顆童心,為瞭明天揮灑著自己的晚年心境。 這是蒙古族群舞《爺爺們》反映的主題。

這個作品貼近民族、貼近時代、貼近生活,以生活為創作起點,反映瞭鄂爾多斯高原上的各民族風貌。 原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兼創作室主任、書記、國傢一級編劇餘大鳴評價說, 這種從生活中發現和提煉出來的精品,在民族舞蹈創作中起到新的示范性作用,樹立瞭一個榜樣!



對於羌族群舞《燃比娃》的創作,餘大鳴對年輕編導給予瞭充分肯定。 神話題材創作需要勇氣,對於年輕編導來說顯得更難。 餘大鳴說,《燃比娃》編舞手法流暢,呈現的形式感較強,這類創作型作品值得稱贊!



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表演的鄂溫克族群舞《敖魯古雅神鼓》,將國傢級非遺薩滿舞搬上瞭舞臺。

舞蹈不僅保留瞭薩滿的儀式,而且在創作上有瞭一定的創新。這給瞭我們一定的啟示:對有些即將失傳的非遺來說,將教學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,也許是保護和傳承非遺一種很好的出路。 內蒙古藝術學院副院長、中國舞蹈協會副主席、內蒙古舞蹈協會主席趙林平說。



藏族群蹈《夢 宣》,同樣受到瞭專傢的贊揚和肯定。 編舞構思不浮躁,作品是凝重的,反映瞭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許。

作品的民族審美把握非常準,值得提倡! 馬躍說。據《夢 宣》編導介紹, 宣 以其獨特而華貴的服飾,優美而動聽的歌聲,典雅而穩健的舞步著稱,是阿裡地區群眾喜聞樂見的歌舞之一。20位舞者身披披肩,構成瞭一幅壁畫,希望以 活態的人 將 宣 這種舞蹈藝術形式傳承得更好。



當得知雲南省玉溪市元江縣文化館將國傢級非遺項目 棕扇舞 搬上舞臺,而所有的演員均來自於市、縣兩級的棕扇舞傳承人,專傢們再一次被感動瞭。

原生的民間舞,停留在一個原始狀態,可以用視頻將其記錄、保留下來。當這種原生於大山裡或田間地頭的舞蹈,逐漸走向縣城、廣場或劇場時,並且在幾個層面都保留得很好,這說明其發展具有時代性和必然性。但一定要記住: 發展是發展,保留是保留 ! 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、教授蒙小燕說。



原生態的東西需要挖掘,但要高於生活,才能更好地感動觀眾。 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教授、中國音樂傢協會會員雷達如是說。

對於傈僳族群舞《輪椅上傳承的阿尺木刮》來說,編導兼主演餘勇興是在用生命傳承和保護本民族的文化 這位第5代民間藝術傳承人,5年前在一次深入民間采風的路上,遭遇車禍致使雙腿殘疾。這位坐在輪椅上的傳承人的故事,打動瞭無數觀眾。

據舞蹈的另一個編導 三江姐妹傈僳族民族歌舞保護傳承協會負責人阿妮介紹,該協會先後用瞭10年時間,挖掘和整理瞭傈僳族的另一種舞蹈形式 瓦器器。目前,該協會有3000多名民間藝人,共同在傳承本民族的舞蹈藝術。



鬥熊舞是鄂倫春族民間舞蹈的一種形式。當鄂倫春人狩獵歸來,在篝火旁,吃肉、喝酒、娛樂,就會跳起鬥熊舞來抒發內心的喜悅之情。

鄂倫春族隻有語言沒有文字,所以,我們采用舞蹈的形式來傳承鄂倫春族的文化。 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白銀納鄂倫春族鄉鄉長丁爽說,鄂倫春民間藝術團的所有演員,都是熱愛民族文化的鄂倫春族人,他們中有農民、退休幹部、下崗工人、復員軍人和學生等,年齡最大的82歲,最小的僅有幾歲。

為瞭參加此次展演營業用抽油煙機,他們從大興安嶺的大森林,坐瞭40多個小時的火車才到達呼和浩特市。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,鄂倫春人下山定居64年瞭,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。這次來參加展演,我們懷著感恩之心,為瞭民族大團結而來,為瞭展示鄂倫春族文化而來。 丁爽說。

來源:文/中國民族報孫文振 圖/民族畫報 陳濤

靜電抽油煙機512F59CA568BB2D0
arrow
arrow

    njz126h5b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